南腔北调,“方言”那些事
点击上方关注“中国国家地理”
南腔有北调
今声似古音
几千年来人们南下北上,东来西往
腔调渐变乡音改
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产生
有诸多因素
而移民是其最大影响指数
迁徙之路也是方言炼成之路
《中华遗产》2017年7月专辑 — 方言
”
- 《“普通话”是怎样炼成的》 -
撰文/阿希雅
即使你熟读历史,也很可能不会说古代的“普通话”。它曾有雅言、官话、国语等称呼,是促进国家统一的公器。而以什么方言作为普通话的基础,背后则有各股势力的博弈,普通话的诞生,伴随的是权力更替的精彩历史。
在诸门外语和方言中,我们仍能寻到古代“普通话”的蛛丝马迹。比如中古音时代的标准音,前期《切韵》时代,主要可利用闽方言和古汉越语、日语吴音等材料;构拟唐五代的语音,则采用粤、客等方言和日语汉音、朝鲜借音的证据。
1913年2月15日,一场万众瞩目的大会——读音统一会拉开序幕。在时人观念中,语言不统一,是中国人心涣散的原因之一,而人心涣散则是近代中国挨打的重要原因。尽管中国历史上存在过雅言和官话,但它们都未真正通行于所有地区和所有人群。所以民国肇始,制定能够代表中国的标准音被排上日程。而这种标准音,还有了一个新的名字——国语,即能代表国家的语言。
会议的争议焦点集中在如何对待京音上。尽管北京话是当时通行范围最广的官话,但它被诸多代表诟病的一大原因,就在于没有浊音和入声,这被认为没有很好地保存中国古音的优秀传统。也有人反对以一城一邑之音来代表中国,而提倡在维持统一的前提下,保障不同地区人民的平等权利,选出能够兼顾各地语音的“公音”。
... ...
最终,会议投票通过,仍以北京官话为标准语的基础方言。与此同时,国语改名为普通话。
某小学校中,孩子们纷纷在“说普通话,从我做起”条幅上签名。通过九年义务教育,普通话从中国少年儿童抓起,真正成为通行全民的通用语。供图/FOTOE
- 《台湾腔:“国语”漂流记》-
撰文/何诗田
语言携带着看不见的DNA,记录了它来自哪里,经历了什么,过去是什么样子。现在,让我们来给娇萌软嗲的台湾腔解码。
台湾腔≠台湾话≠移居台湾的普通话
台湾腔就是台湾人说话的腔调,是一种“口音”,而不是“方言”,而台湾话特指台语,又叫台湾闽南语,是由福建漳州和泉州两地的闽南人带入台湾的。虽说台语跟我们讨论的台湾腔不是一回事,但台湾腔这杯“奶茶”里多少还是放了点台语的“香料”。
我的朋友Z先生初到台湾,想买两个土豆回家做饭。恰好,他见到有一商贩在路旁摆摊,面前一个麻袋装着售卖的东西,还立着一块牌子——“土豆”。于是就走上前去,跟卖家开始了如下对话——
Z先生:您好,我少买点可以吗?
卖家:可以啊,你要多少?
Z先生:给我拿两个吧。
卖家:多少?
Z先生:两个。
卖家:你要两个干什么用啊?
Z先生:炒菜吃啊!(心想,这人管得真多)
卖家:两个怎么够啊?
Z先生:您给我挑俩大的。
卖家:都差不多大啊,要不你自己挑吧!
Z先生:多少钱一斤?
卖家:还要什么钱,你拿去吧!
当Z先生一脸疑惑地看向麻袋,才恍然大悟,原来,台湾的“土豆”来自闽南话,指花生,那麻袋里装了满满的花生米!
- 《东北话:笑出一个东北》 -
撰文/杨睿
东北话自带笑点,仿佛天然赋予东北人幽默的基因。伴随着时下的直播之风,东北话更是吹遍网络。它是如何形成,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?
在喜剧的舞台上,和其它方言相比,东北话是绝对的大咖。它一身的包袱,随便甩一句“哎呀妈呀”,都能让全国观众开怀大笑。它可以句句朴素,是不变的“你大爷”;也可以油腔滑调,是百变的大忽悠。
这不,为了迎合潮流,它也可以在麦克前开腔,用自己独有的语调喊一段脑洞大开、节奏轻快的快意恩仇。令东北味儿的视频直播风靡大江南北。就像混血儿多长得漂亮一样,这带劲的东北话,也是多种语言、方言混血的产物。
-《风云际会上海话》 -
撰文/钱乃荣 摄影/陶钧
上海是中国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,但是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里,本地人都习惯用上海话交流。初来乍到的“新上海人”,也乐于学说“阿拉”、“侬”。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,是维系上海人身份的纽带和标志。
然而,上海话其实是一种处于快速变化之中的方言,在过去一百多年时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当你说“阿拉”的时候,你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?
- 《粤语:舌尖上的密语》 -
撰文/李敏盈
有时候,北方人听粤语,觉得怎么“颠三倒四”,把“公鸡”说成“鸡公”?这也是今日的壮语、苗语等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语法现象。把修饰性成分放于核心成分之后,即状语放在动词后,普通话说“你先吃吧”,广州话说成“你食先喇”。这个特点影响到了词汇构成,于是“公鸡”成了“鸡公”,“母鸡”成了“鸡乸”。
历史上,百越、楚人、中原汉人如水流,交汇于两广地区。日久天长,水过留痕,粤语就越发难听懂了。
地理君冒个泡:
为了更加全方位地展示广东这片富庶的土地,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广东省旅游局发起“发现广东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”活动,在对话页面发送“发现广东”,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!
北京话、天津话、闽南语、吴语......
更多方言背后的故事
可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
购买本期《中华遗产》杂志